如果不是因为采访,或许你怎么也不会想到,在远离喧嚣的何各庄,竟然还隐藏着这样一个别致的院子——伍拾伍号院。在踏入院子的那一刹那,似乎一切的喧嚣都被抛却在云霄之外,你感受到的,除了那份如同禅意般的静谧, 还有艺术品带来的视觉享受, 院子是这个空间名字上的称谓, 探其内核,它其实是一个极其别致的艺术空间。这个空间的主人叫刘山,他另外的身份是收藏家。其藏品门类囊括家具、素描、摄影、影像、当代艺术。千禧年之后,他开始在当代艺术领域收藏油画、水墨等作品,涉及的艺术家包括刘小东、季大纯、徐累、陈丹青、刘丹、喻红等。2004 年在当代艺术正火热的当口,他将目光转向摄影艺术,他不以摄影史的角度进入收藏,仅甄选摄影史中重要的作品,且是他钟爱的艺术家,独树一帜。在谈到介入到收藏的契机时, 他只给出了简单的两个字 “喜欢” ……
艺术汇: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要做这样一个艺术空间的?有什么契机吗?
刘山:2013年7月,我离开了之前工作了23年的物流公司,2014 年,开始创办了伍拾伍号院这个艺术空间。谈到契机,我觉得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,首先是基于我对艺术的喜欢,多年艺术收藏的经验,让我对艺术有了更为深层次的理解;其次,我希望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,既可以展示我的藏品,同时也可以成为我和朋友们聊天吃茶的惬意之所;另外,因为藏家的身份,我希望可以以空间为内核,为许多年轻而优秀的艺术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多元平台。
艺术汇:伍拾伍号院的设计独具风格,在细节之处极富心思,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空间的结构与设计吗?
刘山:这个空间的整体面积为680平方米,分为上下两层,空间的布局有别于常规画廊的完整区域分隔,以传统院落作为建筑主体,由此进行设计分隔,形成不同功能的分区。一层是展厅及独立的会客茶室,二层是我的书房,以及一个可以用作展示与陈列的相对完整的狭长展厅。空间的设计之所以选择民居院落,是希望可以打破传统艺术空间如同白盒子一样的呈现方式,在古朴静谧、清新雅致的建筑空间中,将建筑的美感与禅意和展览、藏品相契合,打造惬意、舒适而令人流连忘返的别样空间。
在空间的风格设计上,我希望可以呈现的是传统与当代相结合的一种风格,同时也是中西方设计语言的一种融合。建筑的院落与空间布局是传统的,但是建筑的配套设施都是现代化的,展览空间里面的射灯全部采用瑞士进口的专业级展览射灯,空间内家具的选择和陈列,既有我收藏的老古董,也有现代设计师设计的极具创意的新式家具。如果你在伍拾伍号院中仔细感受,或许你会读出它之中所蕴含的东方美学的独特味道。
艺术汇:空间为什么要叫做“伍拾伍号院”呢?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,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在何各庄呢?
刘山:空间的名字其实源于建筑的门牌号是“何各庄 55 号”,所谓简单的有时才是更具内涵的,所以所幸就以此作为了艺术空间的名字。当然“吾识吾”对于我个人来讲,是别有深意的,我马上就到知天命的 50 岁了,“吾识吾”,希望我可以在 50 岁的时候重新认识自己。当初空间落地的选择,或许有一些机缘巧合在里面吧,因为我并不想把这个艺术空间做成一个纯商业的空间,我希望它是一个自由的、具有学术性的艺术空间,所以我没有选择像798艺术区这样商业化气息比较浓厚的地方,而且刚好有朋友给我推荐了这样一个地方,它的安静让我喜欢,所以就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。
艺术汇:伍拾伍号院的定位是怎样的?作为艺术空间,它的展览计划是怎样的?
刘山:这个空间以藏品和展览为主,它既是陈列和展示藏品的空间,同时更为重要的是,它是一个为优秀艺术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搭建的一个平台。我非常乐意与艺术机构、批评家、艺术家合作。从 2014 年开馆到现在,伍拾伍号院已经举办了 6 个展览,在展览的频率和展览的主题上,我都希望是做精品的,侧重展览的学术性和艺术脉络的完整性。作为空间的运营者,需要具有艺术的使命感,在艺术家的选择上,不仅要考虑艺术家作品的潜力,同时更为重要的是,我会和艺术家接触,我更看重艺术家的个人品质、对艺术的态度和个人的修养。未来,我希望这个艺术空间可以发掘更多有潜力的优秀艺术家,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艺术资源、藏家资源,秉持着一份对艺术的热爱,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而发声。
艺术汇:未来,你对于伍拾伍号院有怎样的期许?
刘山:从画廊空间的规划上来说,也就是从商业角度来说,我其实没有规划。只要商业目的能和我的收藏系列、我所喜欢的东西结合,那对我来说一切就都可以。希望其实伍拾伍号院和艺术家是共同成长的,共同努力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,尤其像当代陶瓷艺术、影像艺术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艺术汇:除了艺术空间运营者的身份外,你还是艺术藏家,以艺术收藏的身份来讲,从家具、摄影、影像到当代艺术作品,你的收藏品类非常丰富,那么你在收藏方面,整体的收藏体系是怎样的?有哪些侧重点?
刘山:我是从80年代左右就开始介入到艺术收藏领域了。对于收藏,不喜欢去划分体系,只要是自己喜欢和力所能及,就会选择收藏。 如果一定要谈收藏体系的话, 大致是古董和当代艺术这两类,当然侧重点还是偏向当代艺术的。当代水墨、油画的作品我一直都在持续的关注和收购,2000 年之后,我也陆续的开始收藏一些影像作品。在我看来当代艺术的作品,不应当有太多局限和区分,比如当代水墨,它应该抛弃材制、风格等对它的硬性划分。我更希望通过收藏,也可以说是通过不断的去寻找,发掘一些优秀的当代水墨作品,让更多的人可以重新认识“当代水墨”,而不是固守我们脑海中对“水墨”的定义。
艺术汇:你都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收藏的?
刘山:收藏途径很多,像博览会、画廊、拍卖行,朋友、艺术家、藏家的介绍等等。我是个比较懒的收藏家,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选择等待,而不是主动出击。如果有艺术家来找我,能帮忙的我肯定会帮, 哪怕我的空间不适合他, 我也会给他推荐更适合的地方,给他提供尽量多的资源来帮助他们。
左小祖咒 《这点事儿》 63×50.3cm 木板油画 2014年
艺术汇:现在有很多人都会去美院或毕业展现场买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,你觉得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收藏前景如何?
刘山:前景还是很不错的。很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都很有潜力,比如杨雁翎,梅婉婷、耿雪、瑃燕等艺术家的作品。我除了选择收藏他们那些可以打动我的优秀作品,还会提供给他们伍拾伍号院这个自由开放的平台,给他们更多合作的机会和相关的资源。
艺术汇:你在中国当代摄影起步之初,就开始涉猎收藏,你对摄影作品的收藏是如何来看的呢?
刘山:2004 年,我开始收藏摄影作品,在当时我想到了十年之后这个行业会演变成什么样子,但这必然不是凭空想象的,因为当时摄影作品在国际上就是有市场的,而且这个市场在西方社会发展的已经很完备,只不过国内这样的市场才刚萌芽,总有一天这个市场也会像西方市场一样完备和壮大。国外大批的摄影藏家其实并不是专业的藏家,而是消费者,他们购买摄影作品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消费行为,比如妻子生日,丈夫为她买一件摄影作品挂在家里。对比西方,中国早晚也会有类似的消费发展趋势的,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,其实收藏市场的走向是与消费市场的走向同步的。
艺术汇:在你的价值评判标准中,你觉得作为收藏家应该具备哪些必备的要素
刘山:我先从艺术家谈起吧,艺术家是最好的修行者,是对于个人的修行要求极高极严的一类人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艺术家的修行比出家人的还要高,因为出家人是一种已经远离俗世,一心向佛的状态,来自外界的干扰并不是很多。而艺术家则是永远都避不开世俗的,并且他们面对的世俗比其他行业的都要险恶,因为艺术家要战胜的人是自己,而其他行业的人需要战胜的是商业竞争规则下的对手。但藏家不一样,藏家可以随时随地更改自己的收藏方向。其实收藏家的体系不在于你收藏什么,而在于藏品与你的关系,不盲目跟风和投机,理性地把握住收藏市场的原则和规范,注重“收”与“藏”这二者之间的关系,做真正让自己喜欢的收藏, 做有真性情的收藏。
(采访/撰文:朱国良 图片提供:伍拾伍号院)